課程介紹
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   
課程名稱 (中) 大學國文(1719)
(Eng.) College Chinese
開課單位 通識中心
課程類別 必修 學分 2 授課教師 余佳韻
選課單位 全校共同 授課語言 中文 開課學期 1081
課程簡述 本課程之結構可分為語言、文學、情意與文化方面。語言方文學方面,旨在透過文本分析講述、課堂分組討論、上臺報告與作文書寫,訓練學生閱讀文學文本、邏輯思考、口語表達與文字書寫的能力。情意培養方面,旨在透過小組就主題文本之議題討論與上臺報告分享,培養學生之人文情懷、素養與生命意義。文化方面,透過講解課程文本與相關聯之延伸文本與涉及之文學史課題,讓學生理解文學與文化相關議題,提升其文化視野。
先修課程名稱  
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(%)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
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(%)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
本課程主要目標包涵三方面:訓練學生之語文能力與文學素養、培養其人文情懷及開闊文化視野。具體目標包括:一、增進學生閱讀文本之能力。二、提升學生語文運用、邏輯思辨與寫作表達的能力。三、培養學生從閱讀文學經典當中獲得人文情懷與人文素養。四、充實學生在社會關懷、文化視野與自我成長的生命價值認知。
1.人文素養
2.科學素養
3.溝通能力
4.創新能力
5.國際視野
6.社會關懷
40
0
30
15
0
15
講授
討論
習作
其他
作業
口頭報告
出席狀況
授課內容(單元名稱與內容、習作/每週授課、考試進度-共18週)
1、第一週至第六週
主題:壯志飛颺
內容:
在本單元的選文中,區分為「拓展生命的視野與懷抱」、「迎接生命的考驗與蛻變」、「生命力量的積極實現」三個部分。具體選讀的篇目,在「拓展生命的視野與懷抱」的部分,首先是《後漢書‧班超傳》,透過這位投筆從戎,建功於塞外的人物傳記,指引學生以突破現狀之心來省視自我的生命歷程,或許自己的生命能量可以發揮的更多、更大,切勿妄自菲薄,或許在不同領域扭轉乾坤的關鍵角色,就在時勢中推到自己的身上,那就勇敢地承擔吧!接著,玄奘〈大唐西域記選〉則是期許同學能夠離開現有「舒適圈」,到各地旅行,增廣見聞,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。再透過杜甫〈壯遊〉瞭解傳統文人如何藉由壯遊開展自己的視野,並思考所觀看和發現的社會問題,和自己志向間的關係,讓自己的志向,並非只是短視的找尋和滿足個人的榮譽和享受。
但是,在立下飛颺的志向之後,如何具有實踐的質,卻是年輕的心不得不自我勉勵養成的,而「迎接生命的考驗與蛻變」也就是必然經歷的過程。透過柯裕棻的〈行路難〉,更深刻的去思索負笈到他鄉求學實踐自己的理想,將會遇到如何的困境?以及回國後又有如何的體認?那親身用筋骨於各地體驗世間(自然與人文)的歷程,之於實際的生命有何意義?於是,以樂府古題「行路難」為敘寫內涵的謝旺霖《轉山‧行路難》,就成為具體的實踐經驗,誰說實現壯志的路途上,不會隨時「手肘酸疼、下跨破皮出血」,重要的是如何堅持理想、突破逆境。即使遭逢「冰塞川」、「雪暗天」之境,都該相信「長風破浪」之時必將來臨,善用把握及創造「直掛雲帆濟滄海」的契機。於是,「生命力量的積極實現」就在克服難關、轉逆為順之後到來,所以,閱讀江才健〈少年健雄〉將要看一位參與世界最頂尖原子能物理研究的華裔女科學家,如何突破環境的種種制約,得以讓生命發揮貢獻於人群的最大力量。
在書寫方面,則規劃〈壯遊者計畫〉、〈遷徙的故事〉、〈有為者,應如是(亦若是)〉讓學生由「讀、思」而「說、寫」如:
〈壯遊者計畫〉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人要有所成就,就應該先立定志向。這個單元主要鼓勵學生走出臺灣,放眼世界,到國外遊歷以開拓自己的視野。
〈遷徙的故事〉每一位莘莘學子,都是一隻隻候鳥,而每一個家族,又何嘗沒有自己的遷徙故事?請同學針對自己(以及家族)的遷徙作一個完整的記錄(含繪製遷徙路線圖)。
〈有為者,應如是(亦若是)〉:你是否曾經想過「如果我的生命有無限的可能,那我願意將『它』放在一個『夢想』的實現!」說說這個夢想吧!讓大家知道你為什麼會有這個夢想?你可以怎麼實現這個夢想?有沒有實現這個夢想的模範人物(榜樣)呢?
選文列舉:現代方面:柯裕棻〈行路難〉、謝旺霖〈行路難〉、江才健〈少年健雄〉
古典方面:范瞱《後漢書•班超傳》、玄奘〈大唐西域記選〉、杜甫〈壯遊〉

2、第七週至第十二週
主題:社會關懷
內容:
學生來自各種成長的環境,而不同的社會經歷,也必然造就了不同的眼光與關心。現在,既然有緣相會在中興大學,除了學習各科系領域的知識與技能,又該如何擴大胸懷與視野,將來從中興大學出發之後,能真正福益於社會,乃是透過「生命現場」作為閱讀與書寫主題的重要目標。因此,本單元以「社會關懷」為主題,且將落實在「扶助弱勢生命」、「省思社會問題」、「建立理想社會」等三個層次進行的選文及搭配系列寫作上。
在「扶助弱勢生命」方面,學生在現實的學習環境中,在教室外,必會遇見活動在校園中的流浪動物,此外,在教室中,亦有可能有身心殘疾障礙,或者因家境困苦、文化差異而阻礙學習的同儕,因此培養同理心,建立相互扶持的觀念,也就成為「關懷社會」的第一步。因此,選讀劉克襄〈年輕的探索者──小狸〉和廖嘉展〈月亮的小孩〉,讓學生能夠理解許多歧視的本質,其實導因自缺乏同理心,歧視不同的生命個體,另外又會被表面的偏見或文化、階級、價值觀的落差,如能換個角度想、設身處地想,許多對待不同生命(如流浪動物、棲息在校園裡的生物)、不同族群(如面對年長者或弱勢族群)的態度就會改變。
在「省思社會問題」方面,則是進一步探索許多社會問題的形成,可能牽涉到時局環境、政治制度、階級關係(如勞資關係)、經濟活動(方式與興衰)等因素,而許多文學作品恰可成為解析相關問題的文本。所以,除了選讀楊逵〈送報伕〉及陳克華〈告別秀姑巒溪〉以探索不同的社會問題,並將搭配「國民百工傳」的撰寫,導引學生實際採訪特定職業的人,明白他們工作的特性與環境、處於社會的遭遇及理想,且透過課堂與網路分享的方式作交流,使學生能掌握「百工」所構成的社會圖像,省思由此顯現的社會問題。
在「建立理想社會」方面,透過杜甫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〉、及祁立峰對此詩的今日解讀,更細膩的分析及展現的胸懷與盼望,探討在天災頻繁、社會正義多有蒙蔽的環境中,如何建立從自身推及至群體的社會理想,並研擬積極可行的作法。而考量學生階段具體能行之事,鼓勵學生從事各種社會服務(如醫院、機關、藝文活動志工),將導引學生撰寫「我的服務經驗」且透過課堂與網路分享的方式作交流,使學生在「言」與「行」的相互激盪中,更能確立其行於社會的理想實踐。
本單元可與農資學院(昆蟲系、動物科學系)、獸醫學院、生命科學院、文學院(歷史系、台文所)等系所整合,導引學生關懷弱勢。
選文列舉:現代方面:劉克襄〈年輕的探索者──小狸〉、廖嘉展〈月亮的小孩〉、楊逵〈送報伕〉、陳克華〈告別秀姑巒溪〉、祁立峰〈杜甫與居住正義〉
古典方面:杜甫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〉。

3、第十三週至第十八週
主題:人生驛站
內容:
從對自我的辯證、體悟、認同出發,經歷了一連串自我與他者的生命空間、走出自我空間、情緣,壯遊啟航,迎向社會,最後的一項經歷就是對生死的感受與體貼。因此本單元「人生驛站」選文六篇,即聚焦在古典與現代的經典作品中對生死別離、生命狀態的探索。或許對於進入大學的年輕學子而言,死亡尚是一項遙遠的體驗,但事實上無論生離或死別,乃是西方小說「少年成長主題」的重要內涵。藉著死亡我們體會到生命本質並非固著,而始終存在著流動與變化;也就藉由死亡與接受死亡本身,我們體會到人生的短暫與不可依憑,夏蟲朝菌,陽春煙景,也是因為其短促與虛幻,本計畫進而期望學生在此單元中懂得珍惜與尊重生命的本質。
在本單元的選文中,區分為「認知生命的本質」、「亡者對生者的意義」、「關愛亦需及時」三個階段的選文與搭配系列寫作,進而培養學生相對應的書寫與閱讀的能力。作為「生命現場」的最後一課、談論「生死」課程的「人生驛站」,首先在「認知生命的本質」此一階段中,選讀簡媜〈鎏銀歲月〉探討生老病死的的意義,由死亡回顧人存在的價值及意義;《世說新語》中〈木猶如此〉、〈王戎喪兒〉、〈阮籍母喪〉、〈子猷弔弟〉等篇章,分別記述了桓溫感嘆木猶成長茁壯而人身老矣、王戎喪兒而山簡往而追掉、阮籍母喪時的真情、子猷擲子敬琴且慟哭等故事,皆觸及生離死別的感傷與應對的方式。魏晉玄言盛行,士人都追求超越有無,希冀能達到對情、對時間、對風雨消磨的生死的超然與淡定。但又誠如王戎說的:「情之所鍾,正在我輩」。正因為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只能在此人間,故不得不受情感的摧折左右,故此課附讀白先勇〈樹猶如此〉,演繹著出自《世說》對於生命本質的體悟,反映了古今對於生命共同認識及體悟。
在「亡者對生者的意義」中,選擇鄭愁予〈清明〉,由這慎終追遠的日子,作為期許同學能夠時常關心親人,而不是在特定的節日才讓親人收到自己關愛的開端;廖玉蕙《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》,其中兩篇短文採用淡然的筆法記下夢境中與母親再聚,道出自己對母親的追憶,和過去互動的點點滴滴,作者即便接受母親已離開,亦仍在心中與回憶裡留下母親的位置,從此感受到死者對於生者到底有何意義。
於是「關愛亦需及時」則是回到我們生命的當下,在理解傷心不捨與遺憾後,我們終將體會到生命的循環時間觀中,體貼、關懷生活中的各種關係。張輝誠〈我的心肝阿母〉以直接無修飾的筆調形容他最深愛的母親,文中記敘下他和母親有趣且生動的對話與互動,實提供了青年世代與銀髮世代新的互動模式,亦用此鼓勵學生在認識生命後,更深知愛需及時的意義。
在書寫方面,本單元配合「人生驛站」,撰寫〈情書〉、〈寫給天堂的一封信〉、〈70歲的那一天,我……〉為題,讓學生書寫所見證、親身經歷或聽聞的生死經驗。本單元也可視為前面五個生命旅次的總結,進而讓同學全面體會了生命與文學、與閱讀、與書寫的強烈聯繫。
選文列舉:現代方面:簡媜〈鎏銀歲月〉、白先勇〈樹猶如此〉、鄭愁予〈清明〉、廖玉蕙〈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〉、張輝誠〈我的心肝阿母〉
古典方面:《世說新語》選
學習評量方式
1. 出席率(30%)
2. 作業(40%):含每單元之課程預習單與作文書寫。
3. 課堂參與程度(30%):含個人發言、小組討論與課程回饋。

※作文五篇(題目暫定)
1.〈壯遊者計畫〉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人要有所成就,就應該先立定志向。這個單元主要鼓勵學生走出臺灣,放眼世界,到國外遊歷以開拓自己的視野。
2.〈遷徙的故事〉每一位莘莘學子,都是一隻隻候鳥,而每一個家族,又何嘗沒有自己的遷徙故事?請同學針對自己(以及家族)的遷徙作一個完整的記錄(含繪製遷徙路線圖)。
3.〈國民百工傳〉:學生實際採訪特定職業的人,明白他們工作的特性與環境、處於社會的遭遇及理想,使學生能掌握「百工」所構成的社會圖像,省思由此顯現的社會問題。
4.〈寫給天堂的一封信〉:讓學生以寫信給離開自己的親人為題,藉此書寫所見證、親身經歷或聽聞的生死經驗。
5. 〈70歲的那一天,我……〉:讓同學設身處地,體會年長者的生活,進而能夠體貼、關懷長者真正需求之所在。同時本單元書寫亦也可視為前面五個生命旅次的總結,將之融會並完成生命歷程的演練。
課程輔導時間
另行公告
教科書:
教科書&參考書目(書名、作者、書局、代理商、說明)
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《中興國文》

延伸書目
【壯志飛颺】
1. 漢.司馬遷〈項羽本紀〉,選自日.瀧川龜太郎《史記會注考證》
2. 漢.劉向〈鄒孟軻母〉,選自清.梁端《列女傳校注》
3. 沈從文《沈從文自傳》
4. 李明儀《名人成長勵志故事》
5. 童格拉.奈娜《你的人生沒有不可能!勇敢改變,不要被自己打敗:12個積極思考、實現夢想的勵志小語,你一定可以飛得更高更遠》
6. 王維〈少年行〉四首
7. 王昌齡〈少年行〉二首
8. 杜甫〈少年行〉三首
9. 孫蔚枝〈少年行〉
10. 梁啟超〈志未酬〉
11. 賴瑞和《杜甫的五城:一個火車迷的中國壯遊》
12. 胡錦媛《臺灣當代旅行文選》
13. 三毛《萬水千山走遍》
14. 三毛《撒哈拉歲月》
15. 陳綺貞〈旅行的意義〉歌詞
16. 溫知儀《他們在島嶼寫作-朝向一首詩的完成(楊牧)》
17. 郝譽翔《一瞬之夢》
18. 三毛《哭泣的駱駝》
19. 陳玉慧《海神家族》
20. 王永慶等《叫太陽起床的人》
21. 傅孟麗《茱萸的孩子-余光中傳》
22. 江才健《規範與對稱之美—楊振寧傳》
23. 楊玉齡《一代醫人:杜聰明》
24. 王樵一《施振榮:逆境再起》
25. 楊孟瑜《飆舞 林懷民與雲門傳奇》
26. 許芳宜、林蔭庭《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》
27. 張忠謀《張忠謀自傳》
28. 吳寶春、劉永毅《柔軟成就不凡: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》
29. 蕭錦綿《勇敢,走自己的路-心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》

【社會關懷】
1. 劉克襄《虎地貓》、《野狗之丘》
2. 陳幸蕙主編:《我只想回到自己的家:動物保護‧生態關懷文選》
3. 黃宗慧《臺灣動物小說選》
4. 廖嘉展《老鎮新生》
5. 楊蔚齡《邊陲的燈火》
6. 連加恩《愛呆西非連加恩:攝氏 45 度下的小醫生手記》
7. 靜思書齋《勤耕大福田-2010年冬‧ 志工筆記》
8. 鄭豐喜《汪洋中的一條船》
9. 謝坤山《我是謝坤山》
10. 力克‧胡哲(彭蕙仙譯)《人生不設限: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》
11. 楊逵〈鵝媽媽要出嫁〉、〈春光關不住〉、〈壓不扁的玫瑰〉,《楊逵全集》
12. 《詩經‧碩鼠》
13. 胡惠鈞《送報伕手札》
14. 邁可‧桑德爾《正義‧一場思辯之旅》
15. 地方文化館:楊逵文學紀念館
16. 網路資料: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庫
17. 朱天文〈世紀末的華麗〉,《花憶前身》
18. 侯文詠《白色巨塔》
19. 鯨向海《精神病院》
20. 杜甫〈三吏〉、〈三別〉:〈新安吏〉、〈潼關吏〉、〈石壕吏〉、〈新婚別〉、〈垂老別〉、〈無家別〉、〈秋興八首〉
21. 白居易〈新製布裘〉
22.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》

【人生驛站】
1. 簡媜《只緣身在此山中》、〈鏡花〉、〈浮塵野馬〉、〈人在行雲裏〉、〈天階月色涼如水〉、〈忘卻所來徑〉
2. 鄭曉江《中國死亡智慧》
3. 余德慧《生死無盡》、《生死智慧》
4. 王邦雄《生死道》
5. 傅偉勳《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》
6. 索甲仁波切著,鄭振煌譯《西藏生死書》
7. 維克多‧弗蘭克著,游恆山譯《生存的理由》
8. 曾野綾子著,姚巧梅譯《晚年的美學》
9. 凱思林‧辛著,彭榮邦、廖婉如譯《好走: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》
10. 湯瑪斯‧科爾、瑪麗 ‧ 溫克爾編,梁永安譯《老年之書:思我生命之
11. 旅》
12. 黑澤明電影《夢》之〈水車鄉之夢〉
13. 〈古詩十九首.去者日以疏〉
14. 〈古詩十九首.生年不滿百〉
15. 《世說新語.傷逝》:第一則、第四則
16. 陶淵明〈形影神.神釋〉、〈挽歌詩.三首之二〉
17. 蘇東坡〈江城子.十年生死兩茫茫〉
18. 《送行者》、《父後七日》(電影)
19. 鄭愁予〈生命〉、〈右邊的人〉
20. 《詩經.小雅.蓼莪》
21. 歸有光〈項脊軒志〉
22. 琦君〈母親〉,《桂花雨》
23. 三毛〈背影〉,《背影》
24. 龍應台〈目送〉,《目送》
25. 《詩經.邶風.擊鼓》
參考書籍
【壯志飛颺】
01 海倫‧惠妮《原諒》
02 丹尼爾‧凱斯《24個比利-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》
03 周志建《故事的療癒力量:敘事、隱喻、自由書寫》
04 茱莉亞‧卡麥隆《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》
05 蔡石山《海洋臺灣:歷史上與東西洋的交接》
06 彼得‧里森《海盜船上的經濟學家:為何四百年前的海盜能建立最好的經濟制度?》
07 謝明君《轉心時光:一個心理師的絲路放逐之旅》
08 王族《那些人在西域的那些事》
09 CAROL S.PEARSON《內在英雄》
10 李宜庭《小旅行大感動:從青年壯遊點出發》
11 妮妲莉‧高柏《心靈寫作:創造你的異想世界》
12 林啟鎰《老地方,慢時光:文化與老街、歷史與舊建築的台灣小旅行》
13 劉亮雅《想像的壯遊:十場台灣當代小說的心靈饗宴2》
14 蔡承豪等《「小的」台灣史》
15 葉靈鳳《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》
16 妮妲莉‧高柏《狂野寫作》
17 夏菁《慾望與思考之旅:中國現代作家的南洋與英美遊記研究》
18 茱莉亞‧卡麥隆《創作,怎麼搞的》
19 褚士瑩《世界離你並不遠—褚士瑩給你41個樂活計畫》
20 連加恩《愛呆西非連加恩:攝氏45度下的小醫生手記》

【社會關懷】
01 鄭豐喜《汪洋中的一條船》
02 謝坤山《我是謝坤山》
03 李偉文《傾聽自己的鼓聲》
04 劉墉《愛要一生的驚艷》
05 洪醒夫〈吾土〉,《台灣當代小說精選3》
06 李偉文《傾聽自己的鼓聲》
07 廖嘉展〈小鎮醫師陳錦煌〉,選自《老鎮新生》
08 楊逵〈無醫村〉,選自《無醫村》
09 洪蘭〈能適應新情境才是智慧〉,《講理就好》
10 喬治‧歐威爾《動物農莊》
11 巴森《從黎明到衰頹: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》
12 林憲《文化精神醫學的贈物:從台灣到日本》
13 陳芳明《典範的追求》
14 李渝等《著名醫學家和他的醫術》
15 雍際春、張敬花、于志遠等《人地關係與生態文明研究》
16 宋澤萊《廢墟台灣》
17 《讀者參考叢書》編輯部 編《誰奪走了我們的富裕感》
18 羅伯特‧清崎、惠美‧清崎《富裕人生的兩種途徑:用愛投資人生,用錢投資未來》
19 黃春明《青番公的故事》
20 劉墉《故事背後的心靈》

【人生驛站】
01 劉亞蘭《哲學輕鬆讀:平等與差異-漫遊女性主義》
02 安‧拉莫特《關於寫作:一隻鳥接著一隻鳥》
03 史考特‧韓《聖經中的盟約之愛:一位信守承諾的父親》
04 王端正《生命的承諾》
05 蘿賓史密斯《誓言為什麼變謊言》
06 馬克‧艾格洛寧《生命永不落:一個心理醫師追尋老化意義的旅程》
07 沃夫‧艾卜赫《當鴨子遇見死神》
08 余德慧《生死無盡》
09 楊國樞《自我實現與自我實現者》
10 楊國樞《忍與受苦經驗》
11 安東尼‧杜爾《記憶牆:七篇捕捉記憶風景的故事》
12 丹尼爾‧沙克特《記憶七罪》
13 王淑俐《遇見‧幸福:情愛溝通的22堂課》
14 麥潔芳《親吻痛苦:在生命的轉彎處尋找幸福》
15 蘇珊‧桑塔格《旁觀他人之痛苦》
16 蘇珊‧桑塔格《疾病的隱喻》
17 邁可‧桑德爾《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》
18 邁可‧桑德爾《錢買不到的東西:金錢與正義的攻防》
19 林雪婷譯《生命的終結》
20 阿杰‧卡普爾《超越的藝術》
教學進度:

週數

日期

課程進度

備註

第一週

9/09

課程簡介與緒論

 

第二週

9/16

課程(一)  

閱讀心得書目

第三週

9/23

選文講授與討論

 

第四週

9/30

大國講座:

樹與海洋的召喚—不急生活小旅行

講座回饋單繳交

第五週

10/07

課程(二)

繳交作文①

第六週

10/14

第 1、2 組報告/選文講授與討論

 

第七週

10/21

選文講授與討論

 

第八週

10/28

第 3、4 組報告/選文講授與討論

預習單繳交

第九週

11/04

教師出國開會/閱讀心得寫作

 

第十週

11/11

影評寫作方法概述/選文講授與討論

 

第十一週

11/18

選文講授與討論

 

第十二週

11/25

第 5、6 組報告/選文講授與討論

 

第十三週

12/02

課程(三)

繳交作文②(影評)

第十四週

12/09

閱讀心得複寫

 

第十五週

12/16

選文閱讀與討論

 

第十六週

12/23

選文閱讀與討論

手工書/攝影書繳交

第十七週

12/30

第 7、8 組報告/選文閱讀與討論

 

第十八週

01/06

期末考週

 

本課程不開放報名